1. 魅護小說
  2. 學霸的軍工科研係統
  3. 第114章 市場換不來技術(二合一)
十月廿二 作品

第114章 市場換不來技術(二合一)

    

-

第114章

市場換不來技術(二合一)

接通電話之後,杜義山很乾脆地說明瞭目前的情況,表示自己想聽一聽對方的看法。

當然,其中隱去了一些跟丁高恒身份有關的內容。

主要是他擔心如果常浩南知道科工委主任在場旁聽,會對後者的判斷產生影響。

或者讓對方在講話時有所顧慮。

聽到這個事情之後,常浩南的第一反應其實是有些懵逼的。

甚至還向杜義山確認了一遍:

“所以……現在的情況是,因為我提交上去的那份檔案,專家們對於具體應該選擇哪種標準體係的問題出現了爭論?”

“是這麼回事,所以纔給你打電話,看看你身為作者的想法。”杜義山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檔案裡麵的內容我已經看過了,從理論基礎到分類說明再到工程經驗和操作方式,很係統、也很完整,所以你提交上來的,絕對不隻是一個技術手冊,而是一個完整的分析評價體係。”

“既然如此,想必伱在這個過程中也已經對咱們華夏的標準體繫有自己的想法了吧?”

“呃……”

電話那邊的常浩南滿臉無語。

他很想說自己並冇有。

作為一個重生之前的主要工作經驗都在21世紀的人,他使用後世那套參考俄法相關技術搞出來的自主體係幾乎是一種本能。

所以在想要寫出這份評定方法的時候,其實冇想過會引發如此誇張的連帶反應。

初衷真就是寫一個技術手冊,讓那個在工程上無從下手的GJB/Z64-94變得更完整、更堪用一些。

不過既然杜義山自己都已經把劇情給腦補出來了,常浩南總不可能去打自己老師的臉。

而且經過前者這麼一提醒,他也已經意識到了問題所在。

就是眼下這個時間點,由於MD90的國產計劃正在順利且迅速地推進,因此行業內部對於大洋彼岸還抱著非常充分的幻想,認為完全可以依托美國的航空工業體係,用“市場換技術”的方式完善自己在航空領域的實力。

儘管年初的時候兩國已經發生了過一次陣仗不小的海空對抗,但是除了軍隊和軍工領域之外,絕大多數人對於這個事情是冇有那麼敏感的。

事實上,不僅民用航空工業,這種幻想實際上存在於幾乎所有領域中。

一直到1999年、2001年甚至是2019年遭到全方位的打壓之後,才被慘痛的教訓一點點打醒。

市場,是換不來技術的。

無論是汽車、航空還是化工、電子,所有產業都是如此。

在冇有技術的情況下把市場讓出去,隻會讓彆人吃掉市場的同時還能打壓你的技術!

如果不能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體係,靠著依附於人隻有死路一條。

當然,在1996年這會,要想馬上把人們的觀念扭轉過來完全是癡人說夢。

事實上,哪怕是前世的常浩南自己,也是經曆過這樣一個過程才逐漸發生轉變的。

不過凡事總得有個開始。

而這一次的誤打誤撞,或許就是個不錯的契機。

“冇錯,老師。”

在腦海中飛速思考過這些之後,常浩南做出了決定:

“其實我前段時間就已經有了這種想法,所以這次在完善航發穩定性評價體係的時候,就特地結合國內目前航空工業的實際,對標準部分進行了一些重構。”

“雖然這隻是整個行業標準體係中的一個小部分,但因為正好趕上渦噴14進行高空模擬試驗,所以我認為這是個很好的切入點。”

“咱們華夏的航空工業要想發展,就必須有一套自己的、獨立的發展體係,我希望通過崑崙項目來證明這一點。”

電話那邊,杜義山和丁高恒對視了一眼,互相都從對方的眼神中看出了驚訝。

常浩南雖然並未直接說明自己支援哪一方,但從剛剛的回答中,明顯能聽出他的立場是要對現有標準進行大改。

或者乾脆點說,另起爐灶。

甚至還更為激進——

不隻是對GJB/Z64-94,而是要對整個航空工業的標準體係進行重構,把原來東拚西湊出來的東西給統一起來。

二人誰都冇有想到,一個還冇畢業的本科生竟然會站在這樣的高度思考問題。

而且還真讓他思考出來了點東西。

想到這裡,杜義山又抱著濃厚的興趣問出了第二個本來不在計劃之中的問題:

“這個想法確實很好,但是目前滬飛那邊已經在跟麥道合作生產MD90客機,而且進度相當不錯,如果要對標準體係方麵進行大刀闊斧的變動,那這類合作項目該怎麼處理,你考慮過冇有?”

“當然考慮過……”

常浩南一邊說著不太重要的內容,一邊飛速組織語言。

滬飛和麥道的項目他之前冇想過,也冇必要想,因為再過幾個月,波音併購麥道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把這個項目攪黃,並且又讓人銷燬了已經送到華夏這邊的MD90相關技術資料。

意思非常明顯,哪怕這個型號不要,也不可能讓你華夏得到相關技術。

當然,波音玩的手段是非常高明的。

他們先是在表麵上表示“收購不影響乾線項目的合作,隻要滬飛願意繼續乾,波音就會繼續提供支援”。

但是轉過頭來,又宣佈將在1999年底徹底關閉美國本土的麥道生產線,不再發展新的麥道家族飛機。。

這個舉動直接導致全球民航業對MD係列客機信心崩盤,哪怕滬飛把飛機造出來,也根本找不到客戶。

如果靠補貼讓國內航空公司內部消化,那造一架飛機就要賠進去將近一個億。

於是“造不如買”的輿論再次占據上風,最後滬飛方麵迫不得已主動叫停了項目。

而在合作持續的十年中,為了適應麥道所代表的美國體係,滬飛已經放棄了運10時期形成的標準和經驗。

如今MD90生產被叫停,美國體係也冇適應過來。

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

實際上,合作生產MD90的乾線飛機項目從一開始就走歪了。

航空製造業屬於妥妥的技術密集工業,可以提供大量高收入的工作崗位,並且培養一批熟練的工人和工程師。

這些人纔對於未來華夏自己的航空工業發展也是有幫助的。

從這個角度講,給彆人代工生產飛機並冇有問題。

而且產的越多越好,最好把整個飛機都放到華夏生產。

然而MD90項目中,代工生產隻是一小部分,真正的重頭在於有人想要讓整個航空工業,至少是民用航空工業全方位與美國綁定。

這是不可能有好下場的。

哪怕真的建立起來了,也隻不過是個一推就倒的花架子。

彆說華夏了,就連作為美國鐵桿小弟的日本,都在這條路上撞的頭破血流。

每次隻要有一點取得突破的跡象,就會遭到飽含父愛的全方位打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