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迷 作品

第218章 轉戰呂州

    

-

李達康聽完這話,懸著的心又落回了原處。

祁同偉和高育良的關係是明擺著的,去了呂州之後,肯定會被重用。

而祁同偉很可能也會投桃報李,給高育良送上一個見麵禮。

所以,李達康最害怕的事情,就是祁同偉把這些尚未落地的項目全部帶去呂州,那樣的話,自己就連湯都冇得喝了。

如今祁同偉表態,隻帶幾家企業走,無疑是最好的結果。

那家格爾公司,提出的條件如此苛刻,走了也好,而剩下的三家企業,規模並不大,總投資隻有七個億,不影響大局。

李達康雖然生性自私涼薄,愛惜羽毛,但做人的道理還是懂得。

既然祁同偉如此仁至義儘,那他也不會背信棄義,否則傳出去,壞了名聲,以後就冇人再願意幫他做事了。

“小祁,謝謝你能體諒我的苦衷,體諒林城的老百姓。

這樣吧,你在林城多待半個月,等下次召開常委會,幫你解決了正處待遇再走。”

祁同偉心想,這樣也好,反正是自己應得的。

先升一級再去呂州,那樣高育良便可以名正言順的,直接把自己放在正處崗位上,省的被人說閒話。

便答應了下來:“那我就謝謝達康市長了。”

一個禮拜後,林城市委召開了一次常委會,會上有一個關於祁同偉的提案。

他的職務不變,依然是林城開發區常務副主任,但後麵加了個括號(正處級)。

又過了一個禮拜,祁同偉被調到了呂州市,擔任呂州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

在這件事情上,充分體現了上麵有人的好處。

正常的乾部調動,各種手續流程走下來,快的需要一兩個月,慢的需要半年,甚至一年以上的都有。

而祁同偉隻花了短短的一週時間,就搞定了。

……

呂州位於漢東省南部,論地域麵積,冇有岩台和林城那麼大,但經濟上卻遙遙領先,排名全省第三,而且比第二名隻差了那麼一點點,隨時都可能趕超。

呂州經濟開發區的實力,自然也非同一般,它和林城開發區是同時成立的,也同樣是正處級建製單位。

但規模卻要大上十倍不止,占地麵積足有三萬多畝,經濟總產值更是超出了幾十倍,排名全省開發區第五名。

因此,現任呂州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兼管委會主任袁國華,還進入了市委常委,是正兒八經的副廳級乾部。

如今,他讓出了管委會主任的位置,繼續擔任黨工委書記。

高育良確實是個好老師,專門找到袁國華,讓他把開發區的人事和財政大權,也一併交給祁同偉,自己做個甩手掌櫃就好了,多參與參與市委的工作。

袁國華知道高育良和祁同偉的師生關係,也聽出高育良話裡的玄機,自然乾淨利落的答應了。

然後又多問了一句:“高書記,我聽說祁主任的老婆王子衿,好像是劉省長的外甥女,不知是真是假”

高育良冇有給出明確答案,而是回道:“老袁,這件事情,我也略有耳聞,是不是真的,你可以自己去問祁同偉。”

“我明白了,高書記。”

祁同偉上任那天,更是風頭出儘。

通常情況下,正處級領導上任,市委組織部派個常務副部長去送就可以了。

而祁同偉上任,是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王宏濤親自相送的,已經顯得比較隆重了。

不僅如此,王宏濤離開後冇多久,祁同偉正在和經開區的同誌開見麵會,呂州市委的00001號專車,又出現在了經開區管委會的大樓下。

市委書記高育良親自到訪,並且和新主任談笑風生,這意味著什麼,自然不言而喻。

僅憑這個上任儀式,就足以震懾經開區全體乾部和工作人員,奠定祁同偉在這裡的絕對權威了。

祁同偉也不是心裡冇數的人,高育良如此給自己掙麵子,自己也應該拿出實打實的業績,來回報高育良。

他的見麵禮便是四個工廠,十七億投資的大項目。

李達康自作聰明,以為賺了個大便宜,實際上,祁同偉隻是把自己看不上的東西留給了他,卻將最重要的四家企業全部攥在手裡。

除了格爾空調之外,另外三家企業分彆為:

b字頭的手機電池加工廠,將來會轉型為家喻戶曉的超大型企業……

c字頭的手機零配件加工廠……

h字頭的電路板和整合電子製造廠……

彆看他們的總投資額隻有十七億,但要不了幾年,創造的產值和稅收,就會比留給林城的幾十億投資還要高。

更重要的是,這三家企業是一個產業鏈,完全可以以他們為依托,繼續引進相關企業,打造出一個手機生產基地和高科技園。

葉飛的手機廠,自然也會進駐到這裡。

當然,這還隻是計劃,眼下要解決的問題是,怎麼才能把他們引進來。

呂州經開區和林城開發區相比,發展情況和自身條件有著天壤之彆,不可能拿出同樣的優惠政策。

這意味著,祁同偉之前和他們說好的條件,全部都要作廢。

欠五年土地租金,基本冇有可能。

稅收從一免一減半,變成五年全免,這根本冇有任何可能。

唯一可以操作的,恐怕就是貸款了。

祁同偉決定再次前往漢南,和那些企業家老總推心置腹的聊一聊,爭取能打動他們。

見麵之後,大家得知祁同偉突然調動了工作,對此也表示理解。

但企業家最重視的是利潤,如果不能開出令他們滿意的條件,是不可能去呂州開發區建廠的。

最終,祁同偉和這四家企業約定,由開發區出麵,提供八點五個億的低息貸款,做為換取他們建廠的交換條件。

其中格爾公司獨占四個億,另外三家企業各占高一點五個億。

談妥之後,祁同偉又趕緊乘飛機回到呂州,向高育良彙報。

“同偉,這四家企業總投資隻有十七個億,我們就要提供八點五億的低息貸款,風險是不是太大了些。”

高育良也是第一次碰到這種事,顯得非常謹慎。

祁同偉回道:“高老師,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風浪越大,魚越貴。

正是因為這幾家企業,能夠給開發區和呂州市政府帶來足夠大的回報,我纔會答應如此苛刻的條件。”

“你有多大的把握,七成,還是八成”

“冇有七成八成的說法,我有絕對的信心,百分之百的把握。

如果這幾家企業到時候還不起貸款,我負全部責任。”

“既然你這麼有信心,那老師一定支援你,明天我們一起去見城市銀行的行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