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魅護小說
  2. 天唐錦繡
  3. 第三千一十六章 局勢急迫
公子許 作品

第三千一十六章 局勢急迫

    

-

“我還要再想想,”頭髮花白的洞主喃喃地說,“散了吧。阿妹,你來。”

趙娘子在哥哥麵前十分乖順,她親自攙著哥哥去休息,對跟隨而來的侄子侄女們說:“行啦,主意也不是一天就能定下來的,乾嘛急在這一會兒的功夫?都散了吧。”

侄子侄女們見狀,隻得住了腳,又有幾個不太甘心的,就在老洞主的住處外麵徘徊不肯散去。

洞主往窗外一望,對妹妹說:“把窗戶關上,看著生氣。”

趙娘子心中憂慮,仍然笑道:“這麼多好孩子,還要生氣呢?”

“真的有那麼多的好孩子嗎?”洞主反問道。

他們這裡雖然號稱“洞主”,也是沿襲下來的稱呼,他們根本就不住山洞。就著窗外的月光,洞主又看了一眼兒女,連連歎氣。最後對妹妹說了一句:“苦了你了。”

趙娘子道:“我並不苦,過得挺好的。再不行我就回來,家裡還能不要我麼?”

洞主又歎了一回氣,不再糾纏這個話題,他問趙娘子:“剛纔幾個孩子說的,你覺得哪個說得對?”

趙娘子頓時認真了起來,像是個課上突然被老師點了名的小學生:“還是小妹吧。”

“怎麼說?”

趙娘子道:“拿到手的纔是實在的。”

洞主道:“對呀。我老了,可惜兒子們不頂事。女兒又……畢竟是個女兒。”

“哼。”

洞主笑道:“這麼說你不開心啦?隻要小妹有本事,家交給她總比被彆人散了的好!”

趙娘子道:“那小妹要去看縣令,哥哥同意的?”

洞主道:“我還想自己看看呢,不看一回總不能放心的。畢竟是件大事。”

“那……把小妹叫過來商議一下?”

“好。”

趙娘子出了門去叫人,侄子侄女們都圍著她,一個勁兒地問:“姑姑,姑姑,怎麼說?”彷彿一群鴿子。

趙娘子道:“小妹跟我來。哎,你們幾個,怎麼還不去歇著呢?”

侄子們還有點猶豫,老大依然覺得跟著刺史更有前途,老四已然改了主意,也想跟著去看看。趙娘子虎起臉來道:“都欠打了是吧?!!!”

侄子們頓時作鳥獸散,趙娘子一點得意的心思也冇有,反而發起愁來:這哪像當家人的樣子呢?兒子不爭氣,怪不得哥哥會發愁。

小侄女跟著趙娘子去見洞主,洞主正在屋裡的火塘邊烤火,抬眼看了看她們說:“來了?坐吧。”

姑姪倆坐在洞主的兩邊也都烤火,洞主說:“小妹,你與你姑姑下山吧,早去早回。”

“哎!”這小女兒二十來歲模樣,眉眼間一片開朗之色,聽到父親同意了,更是一臉欣喜。

洞主叮囑道:“要悄悄的看,彆叫人發現了。咱們的人過去那邊的少,餅上灑芝麻,顯眼。”

趙娘子道:“這個您就不用擔心了,小妹打一開始就裝成我的侍女跟過去,再不對彆人說。阿蘇也在縣城上學,我去看我兒子,彆人能說什麼?小妹就跟著我過去。”

洞主道:“好。”

姑姪倆也都很高興,洞主臉上卻一點喜色也冇有,隻讓她們去休息。小侄女道:“姑姑,你那屋子很久冇睡了,到我房裡睡吧。”

兩人就到了小侄女那裡,又說了半宿的話。趙娘子道:“小妹,你阿爸當家不容易,你可要幫他呀!你那幾個哥哥,哎……你要當家,我一定幫你!”

“小妹”笑道:“姑姑當真看我成?”

趙娘子道:“我是看你哥哥不成。你阿爸比我大十幾歲,我與你哥哥們一道長大!他們讓你阿爸太累了!那是不成的!你的哥哥們,放到那個縣裡,也不能說是不好。多少財主富人家的兒子也不比他們強,卻都能守住家業。整個家、整個奇霞,一眼看過去都是仇家,你哥哥們這樣就成。”

“唉。”

兩個女人歎息了一回。

趙娘子就鼓勵侄女:“他們不成,你就要當家!”

“好!”

趙娘子摸摸侄女的頭髮,道:“睡著,我再住兩天再走,咱們再好好說說話,我告訴你一些那邊的事兒。你要乾成了與下麵官府結盟的事兒,這個家也就當成一半兒了。”

……

趙娘子的計劃,以下山之前給侄女多講一些縣城的事項,以免太招人眼。

早上一睜眼,身邊的被褥都涼了,趙娘子揭被而起,問道:“小妹呢?”

侍女恭敬地說:“去抓人了。”

“她抓什麼人?”

侍女道:“人販子。”

趙娘子匆匆穿衣,催促道:“快,給我梳頭,我要去見哥哥。”

洞主早知道了女兒要乾的事。老人覺少,一大早他就醒了,還冇喝一口水女兒就過來了。洞主道:“你姑姑還要住兩天才走,你起得再早也冇用。”

女兒笑著抱著他的脖子說:“我纔不是急著下山呢,是有件事兒要做,阿爸,你

答應我吧。”

“嗯?你下山要乾什麼事?”

“不,就在寨子裡乾。”

“說說。”

“小妹”道:“昨天姑姑來傳話,那個縣令說什麼互相不捕獵奴隸?就是咱們寨子裡也有捕獵奴隸的人了?他們拿彆家人我不管,我要查查有冇有販賣咱們寨子裡的人的!我跟姑姑下山之前,要先處決了勾結外人掠賣族人的叛徒。

討價的時候,山下官府手裡拿著的咱們的人多,咱們就要吃虧。不能叫這些人在後麵壞事。”

洞主欣慰地道:“好。去吧。”

趙娘子梳洗完畢,侄女正在滿寨子的抓人。她侄女抓人是很簡單的,奴隸販子一拿,再細審。外麵買賣人口合法,山裡販賣奴隸也不犯法,都是明著的。但是正如“掠賣良口”是犯罪一樣,寨子裡冇有一個成文的法典,洞主家認為把族人賣到山下是犯罪,那就是犯罪。

趙娘子站在旗杆下麵往下看,見侄女活力十足,不由欣慰地笑了。遠遠地揚聲道:“小妹,吃早飯了。”

太陽升起的時候,“小妹”已把寨中奴隸販子的頭子抓了過來。與所有的“獠人”一樣,她這一族裡也是冇有文字的,大家或用一些自己知道的記號或者是畫畫來記事。與山下人來往頻繁又有心的人,也學一些山下的文字。記賬、記事都用山下的文字。

洞主家裡也不是人人識字,趙娘子是下山聯姻生了兒子之後才慢慢認得一些字的,洞主的兒子們隻有一個能認數百字,“小妹”倒能識上千字。奴隸販子因為要訂契需要,也識些字。“小妹”從這奴隸販子的家裡翻出個賬本來,上麵雖然記得七零八落,她認字也認得不太全,仍能辨認出一些記錄。

她拿了賬本給洞主看:“他們這群鬼!從下寨那裡販了人,竟不叫咱們知道!”

洞主家自住主寨,手下另有數十個大大小小的寨子也是聽他的號令。在自己的地盤上,販賣自己的人,這是不能容忍的!洞主道:“砍頭!把他的頭拿到各寨中給他們看!不許販賣本族人!”

“小妹”道:“且慢!”

洞主問道:“你要乾嘛?”

“小妹”命人:“叫銀匠來!”

隨從們喚來了銀匠,“小妹”又命寨中人到寨中的祭祀的大廣場上集合。當著所有人的麵,命銀匠把從奴隸販子家中搜出來的一罈一罈的銀子化了,命人將那個奴隸販子綁在了木樁上,用鐵釺子撬開他的嘴,將一坩堝的銀汁子灌到了這人的嘴裡。

那人拚了命的掙紮,卻無論如何也抱不脫粗重的木樁、捆綁的粗麻繩。掙紮得太過用力,麻繩將皮膚勒出了血,直到洇紅了衣服、人被灼死,也冇能從木樁上下來。

“小妹”道:“阿爸,辦好了。”

洞主讚賞地道:“很好!”

“小妹”跟著姑姑下山的事情遂成定局。

當天,她號稱要跟去姑姑家玩耍,收拾了行李、帶著仆人,下山冇多久歇息的時候就換了一身侍女的打扮,先跟趙娘子去趙灃家,在那裡略住兩天,再與趙娘子一同去縣城。

趙灃正在家裡,將兒子的來信反覆地看,彷彿看著趙家未來的光宗耀祖。他有點心癢,想去縣城看兒子。又想妻子回孃家去了也不知道又會有什麼事,等妻子回來交換了訊息,如果冇有什麼大事,他就親自動身。

“小妹”來得正是時候,趙灃毫不猶豫地說:“咱們一同上縣城去。”

趙娘子道:“等兩天也不怕的。”

話雖如此,他們也冇有耽擱太久,冇兩天就又動身了。路上,“小妹”再三說:“隻當我是個侍女,不要告訴彆人我是誰。”

趙灃道:“放心。”

過不幾天,一行人就又到了縣城。這一回,再冇從樓上掉個人下來落到他們的馬前了。他們很順利地到了趙宅,但是趙蘇不在,他上課去了。

打趙娘子上次過來,趙蘇就搬到了西廂去了。趙灃夫婦此番就住在了正房,“小妹”做戲做全套不肯住客房,帶著侍女住到了東廂。進了東廂,侍女就很有眼色地給她鋪好了床、放好了行李,自己卻在角落裡打了個地鋪。

趙灃出去拜訪士紳,趙娘子與“小妹”一處說話。她們講的是自己族裡的語言,外人根本聽不懂。

“小妹”說:“這縣城可比咱們寨子闊氣多啦!要是能結盟,就不必再擔心爭不過他族了。”

“你看這縣城還行?我還去過府城,那裡比這兒要更好一些。”

“先不用管他們,等咱們贏了那些野人,勢力更大了,再跟什麼知府、刺史打交道!現在隻看這個縣令怎麼樣,我看他管這個縣城就挺好的啦,再悄悄地看兩天,看看他還有什麼旁的真本事。”

“好。”

……

縣令的“真本事”有多少真不好講,其中一項就是在京城的人緣還挺好的。

祝纓正在縣衙裡拆看從京城裡來的信件。

將到十一月了,侯五終於從京城回來了,與他同行的還有鄭府的幾個家仆,他們

一同押著車。車隊到縣衙前停下,引來了許多人的圍觀。

人們小聲地指指點點,嘀嘀咕咕。

侯五風塵仆仆,跳下車來就衝門房嚷:“快!京裡派了人來!侯府有東西磅來!快稟告大人!”他自己回頭跟鄭府的仆人低聲說了句:“稍等,我親自進去稟告。”

祝纓在衙內就聽到了外麵的嚷嚷,她對曹昌說:“你和小吳去看看。”

她對自家幾個仆人已經放棄了,侯五在人情世故上僅強於祁泰,鬼知道他一路跟京城來人是怎麼相處的。小吳機靈,官麵上的迎接都能應付。曹昌與甘澤有親,甘家在侯府的仆人裡也有些麵子。她不得不一次派兩個人去,自己留下來問問侯五情況,再接見京城來人。

侯五人情世故上讓人歎息,辦個差使倒是認真,他抱著一隻匣子進來,說:“三郎,京城回信都在這裡了!有王相公、陳相公的,有鄭大人、裴大人的,冷少卿也叫人送了封來。王相公還叫人特意送了一個本子,說是劉先生寫的,劉先生也有信。與我同來的是侯府的人,鄭大人給了你幾大箱子好東西哩!小曹家的東西,他們給捎了。小吳家裡也托我捎了東西。還有金大郎家……”

他手裡拿的是信件,都保護得很好,物品則都在車上。跟他同來的並冇有身份尊貴的人。

祝纓聽他說完了,道:“把信交給大姐收好,我一會兒去看。你也休息一下去。”

她這纔去見京城來人,京城來的侯府仆人她都認得,他們已與曹昌寒暄了一回,又打趣了一回。打頭的小管家見到祝纓都說:“三郎清減了!怪不得七郎總惦記著呢。”說著,呈上了單子。

祝纓接了也先不看,說:“一路辛苦,先休息,稍等一陣兒再敘話。”

管家道:“三郎還是這麼貼心周到。”又指著一口隨身的小箱子,說裡麵是鄭熹的娘郡主送給張仙姑的。交代完了纔跟著曹昌進去休息。

祝纓見縣衙裡的官吏都出來圍觀,道:“都閒著呢?”

人們作鳥獸散。祝纓哭笑不得:“回來!過來兩個人卸車!”叫了幾個平時細心的衙役來,將車卸了,將幾口箱子抬到二門前放下。

衙役們抬著箱子有輕有重,都封得好好的,也猜這都是什麼東西。幾輛大車,攏共十來口箱子,縣令大人赴任時的家當都冇有這麼多呢!

關丞和莫主簿以及縣尉等人也湊在一起小聲討論,莫主簿道:“何曾見過京城往這裡送東西來的呢?”

縣尉也說:“可不是。不都得這邊往上頭送禮的嗎?以福祿縣這片地方,附近的人也冇什麼要求福祿縣辦事的,哪裡還會送東西過來?”

他們又問關丞的看法。

關縣丞道:“要我說?我能說什麼?我就知道咱們大人能通天。”

另幾個頻頻點頭:“不錯不錯,看刺史大人都碰了釘子呢。”

一時之間,幾個人都挺起了胸脯,覺得縣令厲害了也就是自己厲害了。

縣令正看單子,鄭熹不知道發的什麼瘋,給她送了一箱子的四季衣服,連佩飾都是全的,衣箱夾縫裡又塞了一管玉笛。此外又有些綢緞衣料、精巧擺件。郡主給張仙姑的還是首飾,順捎還給了花姐兩件。有兩口箱子裡都是書。又有香料,另有半石的胡椒。

衣食住行什麼都有。

祝纓覺得不對,叫來侯五詢問:“鄭大人問過你什麼事嗎?你跟他哭窮了?”

侯五跟張仙姑、祝大吹這一路上京的事兒才吹了一半,被叫過來時還意猶未儘,猛聽這一句問,道:“冇有啊!哪能乾那個事兒呢!咱這不是過得挺好的嗎?”

侯五這輩子也冇過過什麼奢侈的生活,到祝家之後纔算安定了下來。問他,他也隻會當麵說:“挺好的。”

祝纓道:“你背後說過什麼冇有?”

侯五的臉綠綠的:“冇、冇什麼呀……並冇有說寒酸什麼的……”

真的,就說家裡主人四口,仆人三口半,那半個是小吳,因為小吳還得當衙役。他還找補解釋了,衙門裡換了新傢俱,都是新的竹具呢!

祝纓沉默了:“你休息去吧。”

她得看看鄭熹的信裡都寫了什麼!

……

鄭熹的信十分的平和,跟祝纓說,在外不容易,要照顧好自己。知道她有自己的盤算,但是生活上是不太講究的,要注意身體,就算自己仗著年輕瞎折騰,還拖家帶口的呢。

又讓她處理好她自己的事就行,京城這裡一切都很好。隻要祝纓把官做好,做出成績來就行,不要分神考慮什麼交際之類的事情。他鄭熹不像那些人,故吏門生外放了,不給他刮地皮就覺得是不尊重自己了。他知道祝纓是什麼樣子的。

福祿縣離京三千裡,無論送什麼東西都太費力了,意思意思就行了。福祿縣離京城太遠了,這路上損耗都是一大筆,押送的人路上消耗又是一筆,索性就彆浪費了。

又說,京城裡的人際關係也不用祝纓想太多,有他在呢!如果祝纓有什麼需要周旋的,就寫信給他。京裡人那麼

刁,祝纓能刮福祿縣幾層地皮送禮喂得飽?他在京裡隨便就能打發了。

等等。

如此講理,讓人後背都發涼了。

祝纓覺得此事不簡單,馬上拆了彆人的信,將信都看完了,才隱約猜到了發生了什麼。

王雲鶴的信裡叮囑她,不要仗著年輕就拚命的熬,她推行的糊名製之類,還是不要太激進,暫時也不要上書,就先試行著。又說把祝纓寫的風物雜記也轉交給劉鬆年了,劉鬆年還是很喜歡的,但是還在罵祝纓,問祝纓給劉鬆年的信裡都寫了什麼怎麼就讓劉鬆年滿地亂蹦蹦了。

劉鬆年的信果不其然是在罵祝纓,罵她不識貨,自己寫的都是精品,現在抽幾篇給你看看!

陳相竟也給她寫了信,說陳萌的一些經驗能夠對祝纓有啟發,他很高興。陳萌這貨到現在纔開始懂事,他也很欣慰,希望祝纓和陳萌以後能多多聯絡,兩人互相促進。兩人又都在做地方官,有什麼經驗也可以商量討論嘛!

最後,陳相輕描淡寫地提了一筆,他也跟鄭熹談過了,鄭熹現在情緒也很穩定,也不在東宮搞事了。所以陳相讓祝纓也穩穩地來,不要著急,年輕人最怕衝動,一衝動就會走彎路,反而會蹉跎歲月。蹉跎歲月還算好的,就怕起到反效果,把自己全家都搭進去一起玩完。讓祝纓也不要過於關注東宮,盯著東宮的人太多,不差她一個。

祝纓失笑。

她上回跟王雲鶴順筆提到了陳萌,可能這位公然誇獎陳萌的時候拿自己的話舉例子了。而給陳相的信裡,她也淺淺提了一筆鄭熹。鄭熹估計是為了這事。

她猜得確實不錯!

想將縣令做好是很不容易的,陳萌雖有不小的進步又藉著丞相父親的便利做成了些實事,得到的考評也不錯。但是在政事堂眾人看來,是稱不上出類拔萃的。全國縣令幾百上千了,真正讓他們另眼相看的也不過十數人而已。

王雲鶴是個通曉人情世故的人,祝纓的信到了手邊,回憶一下陳萌做事也確實稱得上“中上”。也就誇了陳萌“務實”,是個很好的親民官。

陳相和王雲鶴前後腳收到的祝纓的信,看祝纓信裡提了一筆鄭熹。

投桃報李,陳相就以老師的身份攔著鄭熹聊了一聊。

彼時鄭熹到了東宮已有些時日了,東宮這個地方就如它的主人一樣,耀眼又尷尬。乾得太好了,離完蛋也就不遠了。乾得不好,又得被罵死,也可能完蛋。

鄭熹一個老手到了東宮,竟也不免出些小紕漏,又受斥責。太子“不上進”,皇帝罵外甥,東宮宦官跋扈,皇帝罵外甥,東宮官員犯法,皇帝罵外甥。

鄭熹根本不能像在大理寺那樣,將東宮官員都換成自己人!得虧是他,換個人當場就得回一句“犯法那個,不是陛下您欽點的人麼?”幸虧冇說這一句,說了,他舅舅怕就不止是罵,還得打他了。

鄭熹什麼時候受過這樣的待遇?他從小到大都是受誇獎的。現在他就像一個知道兄弟們要奪嫡的太子一樣,雖然知道在東宮要謹慎,但也不能什麼都不乾,就隻好折騰折騰東宮。

陳相的指導十分及時,他告訴鄭熹:“你今早那樣的公文啊,以後先送給施、王二人看,尤其是施。”

鄭熹自然要問為何。

陳相便悠悠地告訴他,自己要漸漸淡出,過兩、三年就上表休致。鄭熹忙問為何。

陳相意味深長地說:“人呐,要審時度勢,知道什麼時候該乾什麼事。我這把年紀,也該退啦。你們這個年紀呢,也不能衝得太厲害。你從小就受人稱讚,人又上進。現在還不到四十歲,你要有多上進呢?”

鄭熹苦笑道:“學生如今哪裡敢提‘上進’二字?不出差錯就不錯啦。”

陳相道:“太子就比你明白。”

“是。太子天縱英明……”

陳相搖了搖頭,隱晦地指著大殿說:“再上進,就要進那裡去啦!”

鄭熹驀地背上生寒,陳相道:“東宮要穩,上什麼進呢?東宮不動,你亂動的什麼?”

“老師教訓的是。”

“太沖動了既消耗自己,也讓人擔心。相隔三千裡還要惦記。”陳相老奸巨滑地說。順便告訴鄭熹,東宮兩個惹事的官員,政事堂會出手把人調走。

鄭熹道:“多謝老師。”

陳相搖頭:“到時候彆罵我就好啦!”

第二天,政事堂出了一份措施嚴厲的文告,指責東宮某宮員犯法,將人給罷職了。太子上表謝罪,鄭熹也上表謝罪。鄭熹一人寫了兩份謝罪的奏本,心裡卻很明白:政事堂與東宮這樣最好,一旦政事堂和東宮站在了一起,兩處一起玩完。

鄭熹重新沉下心來,整天與太子一處無所事事。

……

祝纓就心安理得地收了鄭熹送的東西,心道:不拿白不拿。

她又把陳相的信拿過來仔細地讀了其中關於“東宮”的部分,這一部分攏共隻有一句,實在是看不出什麼來。隻得作罷。

將信件歸攏,收好、鎖

好,祝纓纔有閒心去看鄭熹送來的東西。

過年的衣服不用自己裁了,又有些布匹之類,祝纓對張仙姑道:“你們也該裁新衣服了,我本來想過兩天去州城見刺史大人的時候買些料子回來的,現在有了這個倒省錢了。”

張仙姑聽到“刺史”,也不看料子了,也不看擺設了,問:“還要見刺史啊?”

她如今也知道魯刺史不能將祝纓怎麼樣,但是女兒還得去見魯刺史總讓她心裡不太自在。祝纓道:“一年見兩次,算少的啦。他們上進的人,恨不能天天陪著他呢。”

張仙姑道:“誰愛去誰去!”

花姐則說:“鄭大人這般客氣,咱們要怎麼回禮纔好呢?”

祝纓也有點愁:“不回是不行的……”她也可以放賴,在京城就放賴的,但是在京城的時候她是拿大理寺的油水補給鄭熹的。現在要怎麼弄?

刮地皮嗎?

福祿縣可經不起刮啊!

張仙姑也愁,問祝纓:“你在大理寺的時候怎麼弄的呢?現在還這麼弄不成麼?”

祝纓道:“大理寺在京城,取租的房子,租金都比這縣城貴八倍。東西兩市,貴二十倍不止。”

“那野雞呢?”

“那就是隻野雞,味兒也比老母雞好,”祝纓說,“再說,多了也就不值錢了。”

反正,整個福祿縣你不能說它窮山惡水,但是跟富裕是完全扯不上關係的。以前在大理寺,她就管自己、管大理寺那點兒人吃飽喝足就成了。現在是一縣百姓!要讓全縣都過得好點才行!

這個事兒才真的叫人犯愁,祝纓突然看到張仙姑的眉頭也皺起來了,正在咬著拇指。突然一笑:“冇事兒,我有辦法。您甭管了。過幾天去見州城的時候,看能不能尋些好珠子,也就應付過去了。”

張仙姑冇聽出來這話很虛,笑道:“那就好!哎,我這就跟杜大姐磨胡椒麪兒去,羊肉湯不能冇那個!”

祝纓也不提醒她現在看衣服、看料子,她親自動手,把自己那箱衣服往自己房裡搬。箱子很沉重,祝大道:“看你那樣兒,等著!”他難得有發揮的機會,去尋了根扁擔、幾條麻繩,將箱子一捆,跟祝纓兩個把衣服抬祝纓房裡去了。

祝纓最終也冇能尋出多少貴重的東西還禮,隻得了蒐羅了一些當地土產。哪知鄭府的管事卻十分推辭:“七郎吩咐了,不叫三郎再多費心張羅這些個事兒。三郎隻要好好做個好官兒,他就滿意啦!”

雙方推讓良久,鄭府的管事隻帶了點橘子之類的走。

……——

送給鄭熹都隻有這些,祝纓給刺史送的年禮也就講究不起來。一無金銀珠寶,二無珍玩字畫,也是些土儀。不但魯刺史,州城的各路官員也都有這些禮物。福祿縣的土儀,不外是裡水果、乾菜之類,一樣珍貴的也冇有。

土物之類,比如米、柴、菜如果是按月發,也算是項好處。如果一年就給兩次,量還不多,不讓人收了添堵,不收更堵了。

魯刺史捏著鼻子收了祝纓送的兩簍水果,還要稱讚一句:“福祿縣的東西,多少沾點福氣。”

此時不過十一月底,但是各縣、府都開始往州城裡送東西了。州城年底這個會並不是卡著臘月末,而是要稍早一些。因為各縣的縣令得在縣裡過年,主持縣裡過年、開春的事務。

祝纓在魯刺史麵前聽著這一句內容挺好,語氣有點陰陽怪氣的話,心裡一點也不生氣。她想:魯刺史真是個妙人!福祿縣真是個好名字!

沾個福字,就能拿這個“福”字做文章呀!

福祿縣冇錢,什麼東西沾點“好兆頭”都能賣上點價,尤其逢年過節的時候。不是麼?

橘子就叫福橘,那產量不高的稻米就更好了,它得叫福稻。

祝纓笑眯眯地看著魯刺史:“大人說的是。”

將魯刺史看得心裡發毛,不知道祝纓又要作什麼夭。

祝纓卻是一點夭也冇有作,她在州城轉了兩天,帶了些衣料、珍珠、新鮮玩藝兒又買了點新書回去。從頭到尾都十分的平靜。

回到了縣城,她也冇乾什麼,將帶回來的東西拿到家裡分一分,又將今年表現得好的官吏的名單列出來。官吏每年都有考覈,於考覈之外,祝纓又把自己買回來的衣料給了他們一些作為獎勵。

縣衙裡得到的都很欣喜,冇得到的也有些羨慕。臘月了,縣令不想生事,整個福祿縣的事都少了很多。祝纓回後衙換了身布衣,也不帶人,自己悄悄地往縣城裡走去,她還是習慣於自己自己摸一摸底。

她之前在州城就逛了市集,問了那裡橘子等等的價格,今天想到縣城的市集上看看本縣物品的價格。橘子這種東西,隻有南方產,但是又比荔枝之類耐儲存得多,所以運到北方之後不至於讓人不敢問價。最妙的是它是可以量產的!不是三兩個人,搗鼓搗鼓就把錢全都賺完了的。

種樹要人、摘果子要人,運輸也要人,即使商人轉運賺大頭,普通種樹摘果的人也能混一口飯吃。同樣數量的東西,以前隻

能賺一個錢,現在能賺一個半,這半個錢裡商人、大戶拿大頭,福祿縣的普通人能分一小半也是好的呀!

實在是個適合拿出去賣的好東西!

祝纓到市集裡逛了冇多久就被人認出來了——她的長相與本地人還是略有點不同的。她的個頭,在京城不算什麼,但到了福祿縣就算是個“高挑男子”了。她的相貌也不算特彆的俊美,但在是普通人都“餓得脖筋挑著個頭”的衰樣的時候,也就閃光發亮了。

而且她的衣服上冇有補丁!

自打遇到鄭熹,祝纓就冇再穿過補丁衣服了。不止福祿縣,從南到北,普通百姓也難有幾件冇補丁的好衣服。

祝纓才問了幾個攤子橘子的價格,就有自己擔著擔子過來賣的或男或女往她手裡塞橘子。祝纓也不拒絕,從兜裡摸出幾個錢來給他們,他們又不要。祝纓道:“不是白給你們的,問你們點事兒,橘子好種麼?”

這東西縱有萬般好處,如果不宜栽種,那也是不行的。種田種樹,養雞養鴨,並不是祝纓擅長的,她得現學。

她就蹲在人家的攤子前麵,跟一對頭髮花白的中年夫婦聊天,問人家怎麼種橘子,順手剝著橘子吃,邊吃邊問。樹要怎麼種、種哪裡,什麼時候結果、什麼時候采摘……

圍的人越來越多,將一些原本不會踏足市集的人也吸引了來。

趙娘子姑姪倆在縣城已住了些日子了,這縣城在祝纓看來很小,在“小妹”看來也能算得上繁榮了。她覺得自己看得差不多了,這個縣令纔不像她姑姑說的那麼“軟和”,一個把全縣的富人都薅到自己眼皮子底下看著的縣令,他能是個和氣的人嗎?

這一手可太狠了!

她裝成十分好奇的樣子,也擠進人堆裡,就站在祝纓的身後,想看看他到底在乾嘛。冷不丁地,那個蹲著吃橘子的縣令站了起來!

他不但站了起來,還扭過頭來看到了她!

“小妹”往後一仰,踩到了身後一個人的腳,她說了一句平日不會說的話:“抱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