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魅護小說
  2. 明末鋼鐵大亨
  3. 1477、楊凡的移民計劃
漫卷詩書萬點花 作品

1477、楊凡的移民計劃

    

-

楊凡不是胡說八道,現代一個黑龍江省生產的糧食就可以養活4.11億人口。接近佔全國三分之一。大明現在才兩億人。養活大明全部的人,綽綽有餘。

當然,開發需要時間。那就從現在開始,大規模的持續移民,等農民戰爭打起來了,天下大亂,會有更多地人願意被移民的。

大明人口從明末的兩億出頭,減少到康熙十七年的一千九百萬。大量的人口白白的損失了。與其讓他們白白的死掉,不如移民到全世界所有適合耕種的地方。一方麵保全他們,一方麵開疆拓土,由漢人而不是昂撒來瓜分世界。

至於歐洲人,他們老實的在歐洲待著就好,楊凡的海軍會禁止任何歐洲人離開歐洲,已經移民到殖民地的也得都送回去。讓他們哪裡來的就回哪裡去。老實呆著。

楊凡的海軍會擊沉所有試圖離開歐洲的船舶。其他地區也一樣,海運和洲際貿易將由楊家壟斷。隻有近海和內河航運可以自由通航。

崇禎朝,全球人口不到六億,大明人口佔世界34%。

歐洲的情況如何呢,目前歐洲的三十年戰爭已經打了十年。

戰爭前,神聖羅馬帝國約2500萬人,法蘭西1600萬人,西班牙1200萬人左右,葡萄牙帝國740萬,英國不到900萬人,波蘭1200萬人以上,荷蘭200-300萬人,瑞典600萬人以下。

其他地區,沙俄大概1260萬人。莫臥兒帝國14500萬,奧斯曼帝國2400萬人,日本國2900萬,非洲大概一點五億人口。印第安人不少於六千萬。還有其他一些亂七八糟的國家就不統計了。

「老爺是打算把漢人移民到東北嗎。可是這裡是女真的地盤啊。都是凶猛的野人。漢人文弱,不是他們的對手。」小娘皮有些擔心的說道。

「所以,我們需要用戰爭,把他們收編在我們手下。然後帶著他們整個民族離開東北,去征伐天下。把他們安置在我們在各地的殖民地,負責給我們看住原住民。蒙古人也一樣,我會把他們遷出歐亞草原帶。安置在東歐平原上。那裡的自然條件比草原上更好。土地更肥沃。他們會生活的更好。他們將來的任務是看住歐洲人。」

林月如說道︰「那空出來的土地,就都用漢人移民來填充嗎。」

「是的。以前不行,是因為冇有技術。那些地方種不了農作物,而且這些年寒冷而且乾旱。現在我們有生長週期短,耐寒耐旱的高產種子。還有鳥糞做肥料。還可以用蒸汽機抽水,用蒸汽機耕地和收割。所以,這些地方都是可以承載漢人農民的。」

「即使不把當地少數族群遷走,隻要漢人可以發展農業,用不了五十年,以漢人的繁殖能力,就會讓漢人人口淹冇這些少數族群。加上雙方的通婚,百年後,就都是漢人了。其實,我們隻需要把能打的帶走,去開疆拓土就好了。剩下的在我們的體係下和漢人雜居,他們很快就會被同化的。就像現在多倫發生的事情一樣。」

小娘皮點了點頭,說道︰「是噠,現在多倫的下一代,不論是蒙古人的孩子,還是漢人的孩子,都會說漢語,寫漢字。遵守大明的法律。兩個民族已經可以親如兄弟一般的生活在一起了。」

楊凡點點頭說道︰「經濟是一個紐帶,隻要形成了共同的市場,一切都可以解決。」

小娘皮問道︰「老爺你說三塊土地,另外兩塊是哪裡。這三塊地好在那裡呢。」

這個問題可要問清楚,這個世界上土地很多。但能被老爺看入眼的肯定是最好的三塊。她可要看好了。這些地方將來可要給自己的兒子留著。長子繼承老爺的家業,剩下的總得有封地不是。

之前,林月如見機得快,從鬆嫩平原裡挖走牡丹江流域。足足三

萬多平方公裡。小娘皮現在還在肉疼。剩下的可要看好了。

「這三塊地都是黑土地,和東北這裡一樣的黑。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地。」

「這裡就是其中一塊,這裡叫做烏克蘭平原,現在叫做立陶宛-基輔聯邦。這塊地的北麵是羅剎國,南麵是奧斯曼帝國。都是強敵。我們要想搶下來。可不容易。隻有等鐵路修到察裡津之後,把漢人移民到哪裡千萬人口,才能真正佔據下來。」

「老爺,那剩下的一塊是哪裡啊。」林月如趕緊問道。

「另一塊很遠,走海路也要兩萬裡。在美洲大陸。叫做密西西比河平原。流域麵積322萬平方公裡,比黑龍江流域的305萬和長江流域的300萬都要大。不過現在我們顧不上哪裡。我們最近十年要向西攻打,先把肥沃的頓河、伏爾加河下遊佔領。」

小娘皮點頭道︰「是噠,東北和烏克蘭都不是一時半會就能開發好的。我覺得最現實的移民地區,反倒是呂宋島、河內平原、西貢平原、金邊平原、曼穀平原、緬甸平原。這些地方一年三熟,農民去了就可以開發,當年耕種當年收穫。隻要把當地土著趕到山區就好。」

楊凡欣賞的點點頭,說道︰「夫人最聰明瞭。這就是我的想法。東北和西北,繼續用兵攻打。但早期移民能夠開始的就是南洋。因為南洋比較弱小。建奴和沙俄、奧斯曼都是不一時半會可以解決的。」

小娘皮說道︰「我明白了,打下大明冇有任何用處,因為解決不了當前的問題。我們也喂不飽兩億張嘴。這是個燙手山芋。隻有天下大亂一場之後,人口大量損失,纔會有新朝的繁榮。王莽的失敗和劉秀的成功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現在,誰接手大明,都是擊鼓傳花的最後一棒。傻子纔會去上火爐呢。大明的崩潰是必然的。人口和土地產出的比值達到了極限,結局是註定的。這個光榮的任務還是讓陛下自己來吧。」

「王莽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非要上位,上位了他又解決不了問題。他也不想一下,他做大漢的宰相,都解決不了的問題,難道他篡位做了皇帝就自動回有辦法解決了。」

「劉秀經過戰爭,減少了人口負擔,才能開創後漢的基業。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開疆拓土,同時把無地少地的農民,移民去殖民地。所以,當前大明的問題,要不就大家大亂鬥一場,利用戰爭、疾病、饑荒減少人口。要麼就把人口移民海外。隻有減少了人口纔是正途。」

陳曦讚嘆道︰「這是個很務實的計劃。釜底抽薪,把無地農民弄走,大明的矛盾就會緩和。可是老爺,士紳們寧遠農民餓死在他們的地頭上,也不會讓他們離開的。因為餓死一些人,可以給佃農增加壓力,保持高額地租。」

楊凡冷笑道︰「現在他們不願意,等亂賊起來,到處殺他們的時候,他們會求著我們把冇有土地和財產的流民弄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