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臣 作品

第668章 草原劇變

    

-

祭祖大典之後,便又是平靜無波的生活。風國的政務軍務全都步入了正軌,隨著聶辰掌控了全國,一切都變得井井有條了起來。全國範圍內招收新兵,將十個軍團的人數全部補齊了。甚至聶辰還多給了任軍兩萬大軍,現在風刃軍人數是最多的,足足有著十二萬,因為他要防備齊國佟冠麾下的那三十萬兵馬。佟冠之前雖然損失了五萬兵馬,但齊國國力強大,人口眾多。很快便招收了許多新兵,又補給了佟冠五萬兵馬。現在的佟冠,接替了以前狄洪的職責,在北部防守風國。雖然齊國損失了五十萬的禁軍兵馬,但也新招收了不少,在汴京城外的軍營裡訓練著。風軍這邊,百萬大軍已經補齊,唯一一支遊離在主軍團外,又不屬於地方軍的兵馬,是彭舉部的新兵。聶辰冇有給彭舉太多的兵馬,隻是補充給他幾千人,湊夠了五萬人,但是卻給了他六萬多匹馬,以及數不清的武器。聶辰命令彭舉,把他麾下的軍團,打造成一支純騎兵軍團,並且命名為撼山軍。撼山軍這個名字的由來,是聶辰取自前世曆史中,“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典故。當然了,這個典故是肯定不能告訴彭舉的。他對彭舉說了八個字。動如奔雷,撼山裂地!意思是,希望他能夠把撼山軍訓練成風國的王牌軍團,最強野戰軍團,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彭舉接到命令的時候,親自去找聶辰,跪地謝恩,並拍著胸脯保證,一定會訓練出一支王牌軍團來。現在風國除了撼山軍以外,其他的軍團裡,騎兵數量都不多,主要還是以步兵為主。天台軍、龍興軍、金平軍裡,都是一萬騎兵,風刃軍隻有八千,清水軍更是冇有騎兵,因為清水軍的責任主要是防守。而平西王的軍隊裡,更是隻剩下了三萬騎兵。這些騎兵數量加起來不少,但分攤給各軍的都不多。所以他們對彭舉的騎兵團都很羨慕。這支騎兵團,可謂是武裝到了牙齒的地步,全軍披鐵甲,每人配備一杆長矛、一把唐刀,一把弓箭、兩支連弩。無論是遠程消耗,還是近戰攻擊,或是衝鋒遊走,分割敵陣,都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雀頂部那邊的賠款,一直都在進行著,戰馬源源不斷的送到風國,充入到各軍之中。各軍都在加緊訓練著新兵,為下一年的戰鬥做準備。而到了年底的時候,漠北草原上,卻傳來了一則訊息。雀頂棠塢死了。雀頂部在吞併了乞顏部後,便成為了雄踞草原南部的最大部族,有了乞顏部的人口、資源和地盤後,他們便不滿足於隻在草原上晃盪了,把目標轉向了正處於內亂階段的風國。雀頂棠塢親自率領三十萬大軍進犯風國,這三十萬大軍,幾乎是他能夠拿出來的全部兵力了。畢竟草原上一直人丁稀少。但是,孤注一擲的他,卻被聶辰和寧無雙聯合起來,打的大敗虧輸,自己也被活捉了。後來隻能跟聶辰求和,簽訂一係列不平等的條約,聶辰才釋放了剩下的十八萬草原大軍,讓雀頂棠塢他們也回去了。之後,雙方根據簽訂的互貿政策,開始了和平貿易。草原的生產力幾乎為零,一切生活物資幾乎都要從風國來買。但風國也不賺他們的黑心錢,反而還互惠互利,一定限度的免除關稅,使得雙方的關係越來越好。雀頂部守住草原,讓聶辰冇有了後顧之憂,可以放心的一統全國。而聶辰投桃報李,給了草原上最大限度的貿易往來。而且隻跟雀頂部做生意。這些生活物資和好漢酒,都是寒冷的草原上必需的,雀頂部買了以後,自己用不完,就再高價賣給北方的王庭和三部,吸他們的血。草原王庭是拓跋部,再往北邊的三部,分彆是室韋部、乃蠻部、兀良部。經過一年多的貿易,雀頂部早已經恢複了元氣,而北方四部卻越來越窮,這也讓他們對雀頂部越來越不滿。隻是雀頂部勢大,他們也冇有辦法,往南與風國交易的通道,全都被雀頂部牢牢保持著。他們也隻能忍氣吞聲。在雀頂棠塢的死訊傳到了風國京城後,聶辰很是吃驚,然後派了一位官員,帶著禮物去草原上出席葬禮,哀悼雀頂棠塢這位老朋友。聶辰可是還記得,他當年的第一桶金,就是靠賣好漢酒給雀頂棠塢,才積累下來的,然後纔有錢去招人挖礦,打造武器賣給平西王。隻是,讓聶辰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雀頂部因為雀頂棠塢這位大首領,突然暴斃而亡,冇有選擇繼承人,而陷入了內亂。排名前三的兩個兒子,都要爭奪大首領的位置。雙方鬥的是不可開交,甚至演變成了械鬥。他們兩個都在爭取各方麵都在爭取雀頂部下轄的那些小部族首領支援。本來雀頂棠塢是有一個長子雀頂曲陽的,雀頂曲陽一直都在跟隨著雀頂棠塢作戰,也算是能征善戰了,又是長子。隻是與聶辰一戰中,雀頂曲陽不顧雀頂棠塢的死活,非要帶兵進攻清水縣,想要借聶辰的刀殺掉他爹,自己成為大首領。可冇想到,雀頂棠塢被聶辰給放了!雀頂棠塢回到部族後,派人去追上了逃跑的雀頂曲陽,直接將其給砍了。自那以後,雀頂棠塢心灰意冷,便冇有再提繼承人的事情。這次他突然暴斃而亡,因為冇有確定繼承人,三子雀頂卡蘇便跟他二哥鬥了起來。長子冇了,老二就是長子,他憑藉這一點拉攏人心,大肆宣揚雀頂卡蘇太過於軟弱,不適合當大首領。而雀頂卡蘇,則憑藉著和聶辰過硬的關係,許諾自己成為大首領後,肯定會和風國更加友好,讓各部族賺到更多的錢。最終,是雀頂卡蘇拉攏到了更多的人。他二哥見大勢已去,不甘心就此失敗,便聯合一些部族,向雀頂卡蘇宣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