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魅護小說
  2. 將門棄婦又震懾邊關了
  3. 第87章 會討回公道
蘇蘭基宋惜惜 作品

第87章 會討回公道

    

-

曹氏此刻並不知道外麵在發生什麼,她正在永安宮外等候召見,玉貴妃的大宮女伏霞請示完,纔將宮門開得大些,客氣疏離道,“國公夫人請。”

後宮嬪妃並不太多,天佑帝登基兩年後纔開始將重心從前朝轉移到後宮,當時各個嬪妃都是喜憂參半,喜是因著得寵有望,憂則是怕再添新人。

不過還冇等到新一輪選秀,天佑帝就因結識國師而迷上修道,是以這幾年,後宮還是那些人。

梁皇後一直都是坐冷板凳,礙於梁示崇,天佑帝每月會固定去宮中坐一坐,陪她用個晚膳,隻是不會留宿。

當他不再以扳倒梁示崇為目的後,瞧梁皇後都順眼許多,二人還能時不時說說笑。

除梁皇後外,宮中其他妃嬪或多或少都能分點雨露,分得最多的是玉貴妃,其次則是那位賢妃。

永安宮裡頭寬敞,有個小花園,栽種著一些名貴花木。

曹氏謹慎地跟著伏霞一路來到瓊玉殿,殿中燃著天佑帝近來最愛的冷峻道家香,四角矮幾的盆栽中,瓊華秋色、墨蘭、十八學士開得正濃。

重重紗幔後,紫檀製的香妃榻上鋪著極柔軟的雪狐皮毛,上頭半臥著一位著明豔朱瑾色金繡牡丹煙羅裙的女子,滿頭簪釵,腕戴翡翠,素潔五指握著一卷書,半含著眼掃向門口的曹氏。

“臣婦拜見貴妃娘娘。”

曹氏輕移碎步,跪到榻前。

女子將書遞給一旁的伏霞,仍是半倚在靠枕上,看著地上的曹氏,慵懶開口,“起來吧,賜座。”

玉貴妃是魏太傅教導出來的,自是才情不俗,又生得七分嫵媚,三分清冷,倒也無怪天佑帝會最寵她。

曹氏不禁感慨,二十多年過去,她幾乎與從前彆無二致,歲月真是格外優待她。

落座後,宮女便奉上一盞茶,玉貴妃道,“你來見本宮有何事?”

曹氏定定神,帶起哭腔道,“貴妃娘娘,臣婦是不得已纔來擾您清淨的,實在是我家老爺傷得太重,可兵馬司連人都冇拿到…臣婦委屈啊。”

玉貴妃輕蹙起眉,看向一旁的伏霞,“鄭國公被人傷了?何時的事?”

伏霞搖頭,她未曾在宮中聽說。

曹氏趕忙道,“是昨個半夜,那賊人闖上府將我家老爺擄走,天明找到時渾身是傷…可憐我家老爺,受這麼大的罪……”

她嚶嚶哭泣,玉貴妃立刻問,“那傷可要緊?”

曹氏並未正麵回答,而是故作猶疑道,“傷在四肢,瞧著傷口極深,大夫隻說仔細將養……”

如此說來,若是恢複不好,行動不便或是不能自理也是有可能的。

玉貴妃壓下心中的複雜,寬慰起曹氏,“鄭國公吉人自有天相,應無大礙,伏霞,去庫房取兩支百年老參來。”

伏霞一麵應下,一麵又道,“娘娘,庫房裡就剩兩支了,南臨上貢的。”

曹氏聞言,拭淚的手一頓,忙道,“貴妃娘娘,太貴重了,臣婦哪裡能收,若是叫老爺知道,定是要斥責臣婦的。”

玉貴妃卻催伏霞,“去取。”

又對曹氏道,“哪裡就收不得了,鄭國公府曆代都為中周儘心效力,不過兩支人蔘而已,若是鄭國公非要怪你,本宮替你做主。

話說到這個份上,曹氏也不好再推辭,“臣婦謝貴妃娘娘賞賜。”

玉貴妃又道,“本宮明白你的心情,隻是眼下鄭國公還需你照料,緝拿凶手的事自有兵馬司去辦,你勿要心急,那凶手能夜闖國公府,悄無聲息地將鄭國公帶走,定是本事奇高,總該給兵馬司一些時間。”

“娘娘說得是,隻是臣婦就怕……”曹氏哽嚥著停頓一下,冇有說完,而是道,“府上是個什麼樣子,娘娘想必也知道,語馨含冤入獄還洗清嫌疑,現在老爺又受傷,冇個主事兒的人,府裡頭的大公子又成日在外頭鬼混,竟是半點不在意老爺,那可是他的親爹啊,臣婦瞧著,這日後恐怕也指望不上他,跟老爺從來都不是一條心。”

看似在說鄭明銳不與鄭翀一條心,實則在說鄭明銳日後不會與景王殿下一條心。

玉貴妃道,“令嬡的事,陛下還在等刑部調查,不會冤枉她的。眼下鄭國公出事,你作為國公夫人,不就是主事兒的人麼?”

“再說父母愛子女,雖無孝心,皆可教也。那位大公子自小失去生母,實為可憐,你既為國公府的主母,就更該用心教。”

這回答跟曹氏預期的截然相反,她道,“娘娘指點得是,隻是您有所不知,不是臣婦不想用心教導,實在是這大公子對臣婦有成見,常常出言頂撞辱罵臣婦,不僅如此,他對老爺的成見更是深如天塹,您說,這樣固執頑劣的孩子,哪裡還能教得正呢?比他小幾歲的明昂都比他懂事。”

玉貴妃漫不經心地瞧她一眼,道,“那你是想讓你的兒子繼承鄭國公的位置?”

方纔還打馬虎眼,這下又突然開門見山,曹氏都差點反應不過來。

不過她也不扭捏,大方承認道,“娘娘英明,臣婦那點心思瞞不過您的慧眼。”

玉貴妃輕輕一笑,“人總有所求,本宮見你半天都說不到點子上,索性替你說了,你想讓你的兒子做世子,乃人之常情,不過,當初陛下之所以能成為太子,登基為帝,就是是因為占嫡占長。”

這話就有意思了。

景王還非嫡非長呢,不也想成為太子,日後繼承皇位?你玉貴妃難道就不想讓自己的兒子做太子當皇帝?

再說陛下根本不可能讓梁皇後生出皇子,日後還不是將皇位傳給景王,是不是嫡長,又有什麼要緊。

曹氏道,“貴妃娘娘所言,臣婦明白,隻是今時不同往日,臣婦以為,立嫡立長不如立賢。”

玉貴妃笑道,“鄭國公也作如是想?”

“我家老爺自然也是這麼想,他常道景王殿下是文武雙全的賢才,還教導明昂要以景王殿下為榜樣。”

“也罷,本宮就幫你一次,探探陛下的口風,但請封世子這樣的大事,還是得鄭國公傷好後,自個兒同陛下提。”

“是,娘娘肯幫忙,臣婦萬分感激。”曹氏立刻磕頭謝恩。

等曹氏離開永安宮,玉貴妃就對伏霞道,“去問問李福忠,陛下晚膳可要來永安宮用,若是來,讓小廚房備些陛下愛吃的菜。”

“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