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封績的重要性

    

-

當徐允恭探查得明,這個偷偷摸摸來詔獄裡邊給李佑傳遞訊息的人竟然是封績這個傢夥之後,整個事情的級彆立馬變得和之前完全不一樣了。

如果說一開始從胡軻嘴裡聽到,原本以為就是畏罪自殺這般簡單的李佑之死,其背後竟然有其他人在挑撥。

這種事情雖然重要,但在錦衣衛所接觸到的案子裡邊,還屬於可以經常見到的那種,並冇有特彆大的震撼。

牽扯到胡惟庸這樣滔天的大案子裡麵,並且還是其黨羽中極為重要的核心人物,李佑在遭遇裡邊做出什麼舉動來都屬於尋常人可以理解的範圍。

更何況李佑還是胡惟庸與他的恩師溝通的一個重要渠道。

這個人手裡掌握著的證據,不但能夠坐實胡惟庸的罪名,同樣也能反向的影響到李善長。

以前朝局需要胡惟庸跟李善長合作以抗衡浙東士族以及其他勢力的時候,那自然是千般都好。

李佑作為這個團體當中不可或缺的人物,自然也就跟著一起混的風生水起。

而現在天下大勢再一次變化,胡惟庸被當作棄子丟棄掉,那麼從前跟著那股大風飛起來的李佑,自然會在狂風消失之後,被逆向吹來的氣流拍打在地上。

這樣一個身份至關重要的人,為了保全自己家裡其他人的利益選擇自殺,原本並不是一件讓人非常不解的事情。

也正是因為大家普遍有著這樣一種共識,在李佑死了之後也不過是皇帝那裡震怒了一番而已。

朝臣雖然對這件事情表麵看上去多少有些驚慌,可實際上他們也並冇有把這個當做一回什麼事情。

最終甚至朱元璋都對這件事情高高的舉起、輕輕的放下,隻是給錦衣衛那邊下了令讓覈查此案,卻也冇有再過問過。

滿朝文武都清楚這件事情現在查下去對誰都冇有好處,也因此在皇上默許的態度之下,他們也就把李佑之死死當成了暫時平息下朝堂風波的一個契機。

然而當知道,原先跑過來給李佑送訊息的那個人竟然是封績以後整個事情的危險程度瞬間翻了數倍。

如果按照先前的結案結論,李佑是背不住強大審問的壓力,自己自殺而亡。

那麼這件事情出事的本身就隻有錦衣衛自己而已,朝廷上的其他勢力並不會因此擔上什麼乾係。

可是原本已經把黑鍋扣在自己腦門上的錦衣衛,這個時候卻突然發現事情並不是之前那般簡單的時候,他們心裡自然也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出來。

而現如今,徐允恭想到的還不是僅僅隻有這些。

對於他而言,洗刷掉這個平白加在錦衣衛頭上的冤屈並不是十分重要,畢竟這是前任指揮使留下的爛攤子,與他徐允恭本人而言,並冇有什麼牽連到的地方。

但是徐允恭本人除了錦衣衛指揮是這個位置之後,他身上還有著另外一重,也同樣頗為重要的身份。

他是徐達的長子,是魏國公府毫無疑問的繼承人。

儘管現如今因為已經出仕的緣故,徐允恭平日裡並不經常回家拜見自己的父親。

但不回家見麵並不意味著徐允恭就不知道家裡都發生了什麼事情。

國公府家的公子想要掌握一些關於朝堂上的一手情報,原本就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更何況錦衣衛本身就是專職情報的一個機構,手裡有著這樣兩個極為迅捷的訊息渠道,徐允恭對於朝堂訊息的瞭解,甚至可以說幾乎能與中書省那邊媲美。

也因此徐允恭很清楚,胡惟庸這件案子拖的有些久了,久到皇帝陛下已經有些不滿意。

雖然現如今大頭的壓力還在中書省那邊,也就是徐達的身上。

但無論是作為魏國公府的長公子還是錦衣衛的一把手,徐允恭都很清楚,這個事情終究會落到自己的頭上來。

於是在想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徐允恭在今天來見胡軻之前,就已經開始安排人手針對胡惟庸的案子進行下一步的調查。

大明的朝堂,因為胡惟庸的案子已經動盪許久了,在現在這個內憂外患的時候,若不儘快將這個風波給平息下去,大明今年的日子當即就會不好過起來。

而封績這個人的身份足夠敏感,從徐允恭當前的視角裡看過去從封績身上下手,就是這個案子目前極好的一個切入點。

作為胡惟庸絕對的核心,在胡惟庸出世之後,封績非但冇有第一時間受到牽連,反而還能以潛行的方式進入到詔獄裡麵。

這不單單說明瞭封績這個人本身足夠的狡猾,也有足夠的後手,更加關鍵的是封績的存在證明瞭胡惟庸的勢力,並冇有如皇帝預想般那樣,直接被一網打儘。

甚至胡惟庸餘黨在朝堂上活躍的程度,要遠比大多數人想象中的還要來的更甚一些。

他們不但可以把一個朝廷的欽犯,秘密派入到這種地方來,同時還能借這個欽犯的口,傳遞他們利益集團的想法。

這已經不單單是最後掙紮那般簡單,這種大膽的行為更是以這樣一種方式再向其他人證明,他們依舊還有一定反抗的能力。

而這樣一夥已經算是半個失敗者的人,之所以能夠在這個時候還表現出這樣暴露出自己蹤跡的行為。

就是他們想通過這種方式來告訴眾人,無論胡惟庸本人會遭遇什麼樣的下場,但隻要他們這些昔日丞相府的擁躉們還在,那麼他們就彆想把所有的臟水全部都潑到胡惟庸身上,讓他一人來承擔。

而這樣的情況顯然是整個朝廷上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

滿朝的大臣自然是不願意被胡惟庸的餘黨,繼續拿捏著昔日的把柄作為威脅他們的利器。

而坐在九五至尊位置上的那個皇帝,也並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的發生。

一來是他不希望自己底下的官員稱為被他人拿捏的棋子,這個天下如果真的有執棋者的話,那他朱元璋必須是棋子最多的那一個。

二來也是從皇帝的視角裡看過去他們這種對朝堂製造混亂的行為,那就是在挑戰至高無上的皇權。

而毫無疑問,朱元璋堅決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