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姚廣孝的崛起2

    

-

權力的**一旦在心理形成,便不會輕而易舉的被抹去。

自從見識過主持們那種生活之後,姚廣孝再看向整個寺廟裡做權力體係的時候,便會多上一份與旁人不同的理解。

不過常言說的好,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更何況他姚廣孝此時還不過是一個無名的小卒,手裡非但冇有一絲可以依靠的資本,甚至連能不能活下去且是兩說。

於是乎甚至颶風過崗,伏草惟存這個道理的姚廣孝,便從進入佛門的那一刻開始,將自己還未完全長成的羽翼全部的隱藏了起來。

不過在這期間,他潛心誦讀佛家經典的這些舉動,卻也並不是完全意義上作為其他人去看。

於一個從進入到寺廟裡麵纔開始掃盲的人而言,書籍裡的每一個字都是可以相信的真理。

而悟性極高的姚廣孝,雖然手裡麵捏著的是錯誤百出,還儲存不完整的佛家經典。

但他還是從這些斑駁的文字之中悟出了真正意義上佛家所追尋的那種因果循環的哲學體係。

而有了一套真正意義上可以支撐著一個人信念往下走的理論體係,姚廣孝的腦海便有了一枚打開這個世界真相的鑰匙。

雖然這把鑰匙尚且欠缺打磨在開門的過程當中,依舊遭遇到了不少的波瀾。

但終究鑰匙就是鑰匙,隻要捏緊了方向,不朝另外一段使勁旋轉那麼長久的用力之下,即使是閉塞已久的大門,也終會被這日複一日的努力所推開。

姚廣孝幾乎用了自己整個青年時代去完成這種準備。

而在這期間,已經對於文字有著深刻理解的他,所讀書的範圍也不拘泥於寺廟裡那點可憐的經書。

在那個所有讀書人都對儒釋道三家,都崇尚的年代裡邊想要獲取其他學說的經典,並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雖然對於廣大窮苦百姓而言,獲得一個讀書識字的機會極為難得,但對於已經在佛經上麵有了自己理解的姚廣孝而言,想通過自己腦海這種東西跟彆人進行一些利益交換,簡直就是一件順手拈來的事情。

漸漸的,在姚廣孝把自己半個佛經專家的這種名聲打出去之後,外麵趕過來急迫與他交流的一眾讀書的人也變得多了起來。

無論這些人是正兒八經,想要通過這個某種意義上的得到高僧來獲取一點學術上的進步,還是僅僅如同追求網紅一般過來討個熱鬨。

這對於彼時正在期待自己實力的姚廣孝而言,都是好事。

而在與這些讀書人的交流之中,姚廣孝不但獲得了比原先更開闊的視野,意識到這個世界並不是佛家所言說的拿偏僻一隅。

更為重要的是,從這些讀書人的手裡姚廣孝獲取了誦讀各家經典的機會。

也正是因為這些機緣際會,那個時候尚且年輕的姚廣孝,幸運的在那個時代裡麵,接受到了各家經典思想的劇烈碰撞。

而在這種碰撞過後,姚廣孝也終於悟出了屬於自己的一套處事之法。

不過這個時候姚廣孝雖然雨已經漸漸豐滿,但終究還是他人手裡的棋子罷了,並冇有施展自己能力的機會。

但麵對這種極端壓抑的情況,姚廣孝確實一點也不著急,他知道跟那群老傢夥比起來,他現在占據的最大優勢並不是明麵上所掌握的那些佛家經典。

最重要的是他還年輕,他有的是時間去等著那群人犯錯誤。

而最終上天也給予了姚廣孝這樣一個機會,在那個天下大亂的契機裡邊,通過先前所偽裝出來的忠厚好欺負的模樣,姚廣孝成功獲取到了一條上位的道路。

寺廟裡的那群老和尚們是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從前以為親手捧出來的這樣一個近乎花瓶式的人物,將會在脫離他們控製之後,驟然把自己摔在地上,裂成了普通匕首一般的形狀。

而姚廣孝後來的表現已經不僅僅是匕首所能表達得了的,在手裡握著權力之後不久。要網校便果斷的對先前那些屍位素餐的傢夥進行了反擊。

那個時候已經進入了元末,天下雖然還冇有爆發最嚴重的起義,但民心已經不穩,人心思亂。

而人心一旦亂了,曾經所架在這些可憐百姓身上的枷鎖,也立馬就會一點點的散開。

畢竟百姓們忍讓著那些地主鄉紳以及官僚富戶們欺詐侮辱自己,所秉持的無非就是一個還能活下去的希望。

那份活下去的希望,將無數百姓的一聲都錨定在了眼前的一畝三分地上。

而當這群貪得無厭的地主,甚至連最後一點讓百姓們苟活的機會都不打算放過的時候,就會有一群人明白,這個世界並不是一味的妥協,就能等來屬於自己的曙光。

按理說,家裡麵多少都幻想著幾個智囊的地主們,不應該做出這種殺雞取卵的行為。

讀書人之所以重要,便是他們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比百姓們更懂的這個社會到底是如何運作。

就算他們對世界的理解,也不過是浮在表麵而已,但那些從史書中看出來的例子,以及經典中告誡他們的那些,卻依舊可以使得他們在處理事情的時候,比百姓們略微看得遠一些。

然而這種看得遠的能力,在地主們的競爭逐漸激烈之後也變得冇那麼好使。

等眼看著麵前的餡餅,就快被他人分的精光的時候,冇有一個已經坐在桌子旁的人甘於忍受這種事情。

而既然忍受不了,便隻剩下了加入其中,儘可能在大家互相開撕之前,把自己養成最強壯的模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