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湖 作品

第456章 找人

    

-

丁蘭花把倆人說的啞口無言。

王紅梅是看清了,她婆母現在一心想做小生意,十頭牛都拉不回來的那種。

“你平時不是還去找她說話?以後你搶她生意還咋來往?你也說了,人家前夫是大領導,你把事情做的這麼絕,就不顧著點以後?”

王紅梅是真心不想讓婆母出去丟人現眼,要是廠子裡的人看到了,她們還不得被人說三道四?再說,陳奕和薑馨玉都是華清的學生,等畢業後前程差不了,婆母咋就能把事情做絕了?

她婆母聽到這話停止了縫布條的動作,“你說的也是。”

片刻後她眼睛一亮:“這樣,以後你買了布條回來,咱們把那顏色好看做出來好賣的挑出來,剩下的給她,這樣可不礙啥事。”

王紅梅:“…”

她好心累,也不想勸了。

她婆母這法子就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到時候婆母一去街口擺攤賣頭花,人家王嬸兒看到她賣的頭花的顏色,心裡能高興?還不是一眼就看明白咋回事了嗎?

王紅梅婆母信心滿滿的想著等她學會就去街口掙錢,她的頭花顏色鮮亮,到時候指定比王素梅的好賣。

王素梅現在可想不到有人想搶她生意,一心算著未來能掙不少錢,渾身都是乾勁。

第二天一大早薑馨玉先去照相館問照相師傅拿了底片,隨即坐公交車去了東方報社。

如今正是過渡階段,昨天的事還有可能發生在彆的街口,冇了那一波人,還會有其它趁機霍亂市場的人,被打擊到的永遠是底層掙紮求生的百姓。冇有“周錦”揚著嗓子堅定的為他們據理力爭,事情一定是截然不同的走向。

他們的行為導致了大眾做生意始終提心吊膽,一些本在躊躇的人會覺得情況反反覆覆而始終不敢嘗試。

因為種種原因,大部分民眾都覺得當個體戶是很丟人的一件事,擔憂上頭反覆、覺得個體戶丟人。

國家越來越好的政策和時間的推移會告訴大眾憑自己本事掙錢合法、當個體戶不丟人,但這個階段太長了。

她無法做更多,隻是想儘自己的微薄之力改變一下現狀,哪怕可能冇有一點效果,她也想試一試。

公交車正好停在了東方報社所在的街口前。

任何時期媒體都充當著喉舌,而拿著筆桿子的那些人左右著普通民眾能看到哪些內容,這些內容影響著大眾的思想。

“你好,同誌,我想找一下楊榮編輯。”

“你是哪個單位的?找楊編輯有什麼事?”

薑馨玉報的自然是華清大學生的門臉,還把校牌遞給他看了看,“我是東方日報的忠實讀者,看過楊榮編輯的很多文章,有些問題想找他請教一下。”

幾十年後華清大學生都會讓大眾高看一眼,這個年代隻要考上中專,交談時能直接讓人緩和態度變的客氣起來,更彆說華清這種學校了。

“今天他休息,你去他家找找他吧…”

楊榮的住處離報社不遠,在街上碰到了賣杏子的,她隨手就買了一斤。

說到底她也是求人辦事的,成不成的登門提點東西總冇錯。

楊榮編輯住的是筒子樓,他家的門戶不巧正挨著樓道儘頭廁所那一家。

大夏天的那味道實在是沖鼻子,薑馨玉不敢想象如果是她住在廁所旁邊,天天是不是得精神崩潰。

楊編輯家的門闔的嚴絲合縫,顯然也是對隔壁深惡痛絕。

敲門過後,是一個留著齊耳短髮的女人開的門,看年紀差不多三十上下。

“你找誰?”

薑馨玉報了門戶後說道:“我看過楊編輯的文章,認為他的思想很先進,昨天又遇到了一件事困擾著我,覺得楊編輯或許能幫上忙。冒昧打擾,還請見諒。”

她把手上提的杏子遞給了眼前的女人。

耿如慧點點頭,捂著鼻子:“先進來再說。”

就這一會兒開門的功夫,蒼蠅都飛進去了好幾隻。

屋子麵積不大,戶型一點都不好,就分個裡間外間。

耿如慧揚聲對著內屋喊人後泡了茶葉水招待她。

“你得等會兒,他昨天喝了酒,就睡到現在。”

“我叫耿如慧,楊榮是我丈夫。說來也巧,你還是楊榮的師妹,他也是華清畢業的,不過比你高了好多屆。”

這簡直是意外之喜,有點同校的香火情,說話總歸是更方便些。

“我看過楊編輯的文章,很認同他的觀點。他說個體工商戶即將會是啟用社會主義經濟的一池春水,國家即將煥發出強大的生機活力,要打通經濟大動脈,必須暢通經濟微循環,個體私營經濟的地位和作用會越來越重要,從必要的、有益的補充上升到重要組成部分。我認為楊編輯的觀點很具有前瞻性,街頭巷尾不斷湧出的攤販們證明瞭政策開放是民心所向,未來個體工商戶們會告訴社會這一步冇有走錯…”

“你說了這麼多,具體覺得好在哪?”

生意是從內屋傳出來的。

薑馨玉認真回答說道:“可以解決一大部分就業問題,也方便了民眾。”

今年首都可多了不少回城的知青,本來工作崗位就不夠,不然當初也不能組織動員知識青年們下鄉,等再過兩年,回城的都回城了,城市壓力隻會更大。

那大傢夥都乾什麼去?當個體戶就是一條好的出路啊。

楊榮穿好衣裳,出來的時候還在整理頭上翹起的頭髮。

“薑師妹,你這次來找我,隻是想讚美我?”

楊榮個頭不高,鼻梁上架著一副眼鏡,很有這個年代文化人的特色。

薑馨玉笑說:“我是有事想請楊師兄幫忙來著,讚美你是在看了你的文章後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楊榮擺了擺手,“你說我聽著。”

在他洗臉刷牙的間隙,薑馨玉把昨天的事說了。

“我想著,不是每一個街口“周錦”同誌都會正好在場,但如果把這件事寫在報紙上讓更多的人看見,那受害的人就會變少,那些趁機作亂的人也會收斂,市場會繁榮起來。”

-